——蛟河市实施城市排水设施维护工程侧记
近日,蛟河市城区内的永安路上,几个身穿工作服、头戴安全帽的工人来到一个下水井前。他们轮换下到井里清掏污物,一股刺鼻的味道散发开来。这是蛟河市市政维修管理处工人清掏下水井的一幕。每年汛期前,他们都要对蛟河市1100余座下水井、雨水井进行清掏,清理管线长达100余公里。
城市排水设施维护工程直接关系着市民生活。为保证城区排水畅通,蛟河市把该工程分为每年雨季前和雨季后两次施工。雨季前清掏的是冬季雪水淤积物,保证随后雨水顺畅排出;雨季后清掏的是雨水淤积物,保证随后的冬春雪水顺畅排掉。
在实验小区4号楼下水井清淤施工中,由于井壁内径只有1.2米,长的工具无法使用,清掏人员只能用特制的小型工具把污物一小桶一小桶往井上提。由于工作空间小,不好操作,掏淤泥的小桶经常倒扣在井内人员头上和身上。作呕的气味儿侵蚀着他们,但他们没一个人退缩,直到把井里的淤积物清理干净为止。
到了汛期,每到雨天,管理处人员都要巡视城区内的每一个涝片。一场急雨过后,蛟河市东山桥洞涝片积水就达半米深,若不及时清理,将危及上面的铁路。每次遇到这种情况,清掏队队长季同涛都是第一个跳入水中,开始清理堵塞雨水箅子的垃圾。一个多小时后,垃圾清掏干净了,积水彻底排出,而他的嘴唇已经冻得发紫。由于长期在恶劣环境下工作,他患上了急性肾炎,但仍坚持工作在第一线。他爱人经常埋怨说:“这活儿又脏又累。能吃这苦,干啥都比干这个挣得多。”他听了总是淡淡地说:“媳妇你想,要是咱家下水堵了,你还咋做饭咋洗衣服?这活儿再脏再累,也得有人干。”
没有豪言壮语,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,就是这样一群清掏工人,默默无闻、无怨无悔地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,清理着这座城市的“肠道”,保障着城市排水畅通和市民的生活正常。
|